【随想】知识的诅咒

  一直以来的教育告诉人们:知识是好的,我们要爱知识。

  这当然是因为现代教育学深受西方影响,传承了古希腊哲学以来热爱智慧、追求真理的理念,把知识尊为美德。

  但东方的知识也告诉人们:金无足赤。完美无缺并不符合现实世界规律。

是以圣人之治,虚其心,实其腹,弱其志,强其骨。常使民无知无欲。使夫智者不敢为也,为无为,则无不治。(第三章)

大道废,有仁义,智慧出,有大伪。(第十八章)

绝圣弃智,民利百倍;绝仁弃义,民复孝慈;绝巧弃利,盗贼无有。此三者以为文不足,故令有所属;见素抱朴,少私寡欲;绝学无忧。(第十九章)

绝学无忧。(第二十章)

古之善为道者,非以明民,将以愚之。民之难治,以其智多。故以智治国,国之贼,不以智治国,国之福。(第六十五章)

  今本《道德经》多见反智、愚民思想,可能不一定都是老子本人的思想,但一定反映了秦汉时人对知识用处的思考,这并非毫无来由。

  试着从几个方面,讨论下知识的诅咒。

一、从追求生存,到追求幸福

  知识让人懂得谋取自身的幸福,谋取更高层次的愉悦,而不必困在动物本能的欲望里。

  无知的人,会被低层级的欲望主导,他们学习如何生存和繁衍。

  然而,知识让人明白何以为人,站在新的层次来审视世界和人生,生存和繁衍只是生命的一种选择,而不是理所应当。

  知识告诉我们人生有很多幸福快乐,拨开愚昧的迷雾,看到诗和远方。

  但这并非是什么很美好的事情,求而不得是人生最大的痛苦之一,在资源有限的社会,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获得希冀的幸福。

  不幸福的人,知道自己不幸,才是最大的不幸。——尽管无知也是悲哀。

二、从族群共荣,到个体自由

  “朝菌不知晦朔,蟪蛄不知春秋。”生存繁衍是生命唯一要事。

  许多生命转瞬即逝,但奇迹的故事并不消失,最灿烂的只留给繁衍,最壮丽的只为生存。

  无知之物,只随本性驱使。

  知识却让人看到更多的可能性,看到生命的价值可以更有深度、厚度。现代人寿命的延长,也让生存焦虑不那么迫切。并非当务之急的事情都可以成为人生可选项,而非必选项。

  生存与否,可以商议;繁衍之事,亦非必须。

  同时,人们对幸福的定义、对人生的追求也更加多样化,而在资源分配不均的社会中,并非所有人都会有想要幸福,悲哀的社会氛围和碎裂的社会传统注定会击穿整体生育率。  

三、从简单思考,到手足无措

  有选择并不一定是好事。

  大多数人都还残留着猴子的天性,冲进富饶的地里掰玉米,出来后却两手空空。

  要思考自己真正想要什么,有能力获得什么,以及只能选择一个时应该如何选择。

  一方面,学历的提升让人有了更高的视野,看到更多的人生;但另一方面,知识背景又经常限制了人能选择的道路。

  像蚂蚁一样的人生可能劳累,但不会有烦恼,无知也是一种幸福。

  知识、财富和地位都处于顶尖的人,既劳累,也烦恼,他们不一定幸福。

  真正幸福的,是有智慧的人,而不是有知识的人。

  什么才是有智慧的?

  可能是知识丰富的,可能是大智若愚的,也可能是山石草木。

  存在本身,就是一种智慧。

  做那个挑战大风车的傻子,也可以幸福。

✈ 最后更新: 2025-09-28
  • 版权声明: 本文谢绝转载!
  • Copyrights © 2020-2025 Without Knowing
  • 访问人数: | 浏览次数:

请我喝杯咖啡吧~

支付宝
微信